8月10日,星期三,阴转晴 睡梦在一阵阵嘈杂声中惊醒
睡梦在一阵阵嘈杂声中惊醒。看看窗外,后面的大楼亮起了灯火,停在楼道前的汽车开着大灯,一些人在喧闹着不知说什么。心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东部战区真的开战了吗?反正这段时间,一个美国老太太把整个世界都搅得不得安宁。我们虽然不能决定这个世界的一些大事,但因为与我们自己的国家息息相关,心底总有一些牵挂与关注。
但是推窗再看外面,灯影下人影川流不息。这可是我在新疆三十多年工作与生活中不多见的一种场景。就算前两次社区封闭,也没有见到这种情景。我第一反应便是把妻子嚎起来,“看看外面,这是出什么状况了?”妻子压根是一副懵懂状。“这才几点?”“快六点了。”我赶忙告诉妻子。“才六点就起来了,出什么事啦?”我摇摇头,无法回答。
“看看手机!”妻说道。我赶紧打开手机,点开社区网格群,看见4点54分,包户干部王湘在群里发了一个《关于乌鲁木齐市重点城区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措施的公告》,再点击查看,才知道,“自2022年8月10 日8时起,在全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高新区(新市区)、经开区(头屯河区)、米东区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措施,时间暂定五天。”
此时,我们才从云里雾里中醒来。要是真发生什么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像我们这样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和应对准备的,一准是要吃大亏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我问妻子“家里需要采购物品吗?”看看有的话就采购一点。“妻子很平和地说道,可能是医务工作者的原因,见惯了各种特殊情况,心里也不急。”
为了汲取上两次的教训,我与妻子立即决定,由妻子在没有封闭小区的时候尽快到老岳父母家去,要不老人没有人照顾。妻子二话没说,就简单洗涮了一下出门前往十四街老人的住所。我也赶忙招呼妻子“能够买上东西的话,路上给老人买些物东西,实在人多买不上就赶紧到老人家去,不要让老人着急。”妻子答应了,头也不回地去了老人家。虽然是养父母,但半个多世纪的养育之恩,已胜过亲生父母。
妻子走后,我也简单穿戴了一下下楼,看看小区的住户都在干什么。一走出楼道,邻居就说,“你们才出来啊!商店、菜店人满满的,去晚了抢不到东西了。”“我连忙感谢邻居的好意提醒,一边往常去采购的菜店走。一路上,大人孩子,大包小包得正往回赶呢。我不稀罕那些蔬菜,自己家里早已储备足了干货,只要浸泡过后烹饪,就是一顿美味佳肴。我向邻居打听“有没有肉买?肉店还没有开门。”
没开门就没开门吧!乌鲁木齐市的公告第五条就说了“保障市民居家生活供应”。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但我信。刚发生疫情的时候的确有些措手不及,各项应对措施多有一些不如人意,但经历过两年多的常态化防控以来,政府部门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好多老百姓考虑不到的事,政府部门已早就未雨绸缪了。
一路走一路看,按我自己的心里,即使今天没有采购任何一件需要的东西也无所谓。关键是想看看,在突发情况下,我的街坊邻里们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综合商店排着长队,好客多排着长队,万家乐排着长队,小区便民菜店排着长队……步行街穿梭着老少邻里,或推着小车,或拎着塑料袋,满满当当的,是不是自己最急需的东西,我不知道,但我看见已经采购上了的人心里也不怎么急,仿佛就像平常逛早市一样。那些还没有采购的人,有的步伐快些,有的也有些无所谓。可能听说要实施临时性静态管控了,出门不怎么方便了,才出来看看,能够捞到什么就采购什么。
正常情况下,东林街原本是要到早晨八九点才有摆摊的,而且大多是卖早点,或者卖新鲜蟠桃一类的生意。今天清早,天还不是太亮,这些商户竟一反常态,大车小车,人头攒动,几乎铺满了一整条街。一问才知道这些商户的商业头脑还算比较灵光,大半夜知道要实施静态管控的信息,早早就把居民急需的物品拉到东林街了,也不怕市场监管部门督查什么的,反正老百姓急需的就是商户急办的。谁不愿意多赚点钱!你说是吧!
从步行街到东林街,一路看来,人多事多,但不管从哪看,都没有出现疯抢和拥挤的情况。顾客有条不紊地各取所需,商家也忙不迭地招呼着生意,仿佛就一正常的早市情形。一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慢悠悠地在东林街这看看,那看看,就是不见买什么。一问,才知道,老人家快九十岁的人了,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听说要封小区了,自己出来逛逛,遇到称心的了就买一买,没有也无所谓,反正也饿不着。
快七点了,网格空间传来信息,要求各位居民尽快回家准备早晨七点做核酸检测,而且这次核酸检测的频次增加了,一天两次,早晚七点在楼道口做,不让集中扎堆做。包户干部与楼栋长一再要求“所有居民除做核酸检测外,不得走出家门,需要购置生活物资联系商户配送至楼栋单元,再由志愿者送至家中。”
第一天就这样,大家按照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要上班的早在八点前就前往单位了,居家的除了一天两次核酸检测,基本做到了足不出户。再加上巡逻警不停地告示不要出门,大家也就自觉自愿地居家了。至于倒垃圾、买菜、核酸检测叫醒服务等问题,包户干部一一给予了答复,并将联系方式、配送方式、叫醒服务要求在网格微信群里进行了公布。
8月11日,星期四 雨 把事做好真不容易
早晨是在叫醒服务的呼唤下到来的,一看时间,都快八点了。窗外面正下着小雨,楼前的树枝树叶水汪汪的,不像秋天的情景。这也是入秋以来连续几天下雨了。虽然不及夏雨滂沱,但有了雨落街前,心境也多了一丝舒爽。听窗外的声音,就知道包户干部已在楼道口为大家做核酸检测了。
到楼道做核酸检测不比在社区集中做,一个是人少,一个是可以避免交叉接触,阻断疫情传递链。但也带来一个问题,两个社区包户干部一天要给4个楼栋做核酸检测,还要负责疫情防控管理,确实压力山大。但这些好像对包户干部来说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两年多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常态化的工作。
到了自己做核酸了,一听包户干部说话,喉咙沙哑的,提醒多喝点水。包户干部一面谢谢,一面说,“只要大家都能全力配合,也就好办了。”是啊,人各一面,千人千态,想都能做到步骤一致,令行禁止,确实很不容易。就说做核酸检测吧,明明是有时间的要求的,但各有各的理由。或者忘了时间,或者睡过头了,或者手头有事,反正各种借口和磨叽,确实让包户干部着了不少急。
今天的核酸检测改到单元门做了,每个单元都有一位志愿者负责叫醒服务和物资配送、垃圾清运以及应急处置工作。自己也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但包户干部不同意,“这个爬上爬下的你吃不消,还是让年轻人干吧!”楼上的哈萨克小伙拜乐克自主报名当了志愿者,他对我说“张哥,需要买菜倒垃圾跟我吭一声。”要是平常,这是不可能劳驾别人的,但在疫情管控状态下,还真少不了需要帮忙。
到了午间,一看家里的饮用水不够了,一种习惯使然,我便带了一个空桶到取水点去取水了。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刚打好水,正往家里赶,社区游动巡逻人员就到了,“请快速回家,不要在外面停留。”一想,糟了,自己犯了疫情防控规矩。于是紧赶慢赶就往楼上走。好在取水点离家不远,就在楼头,要是距离远点,在外时间长点,还不知道会怎样呢。恐怕就不是告诫那么简单了。
有时在想,人还是要有一种规矩意识,不管在什么状态下,有效管控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一种行为要求,更是一种素养修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项管控措施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但其根本宗旨是好的,那就是尽快阻断疫情传播蔓延,防范疫情风险外溢扩散,保障各组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果连这点都体会不到,那就一定需要多补补课了。
好在单元楼邻居的自觉性还是不错的,有事在微信群里互相通通气,提提醒,或者隔壁邻居敲敲门、递递话,有需要咨询的事也不藏着捏着,谁能够解答谁就在群里发话。尤其是楼栋长,不厌其烦提醒大家,要这样做好,那样做好,全力支持社区的管理和包户干部的工作。
说实话,宅在家里,不只是自己有些着急,朋友亲人也多有牵挂。妻子一再嘱咐要照顾好自己,要吃好、休息好。朋友在网络上也各有各的问候。原本是今天要举办的铁路局作协主席团会议与田丽华《铁路让新疆更美丽》改稿会也因疫情改期了。
我只好在朋友圈发《每一次相逢的美好不容错过》时给大家说“这几天,我不能看你,你也不能看我,我只好在文字的编码里延续时光的味道。”这味道是什么呢?我这样概括的。“五湖四海中,能够陌路相逢,不一定是一种偶然的缘分,也许早就有了命运的铁定。时空变幻中,能够同框共影,不一定是一种无意的交集,也许早就有一种神秘力量的驱使。喜怒哀乐中,能够摒弃前嫌,不一定是一种价值观的和解,也许生命原本就有一种心灵的共鸣。荣辱得失中,能够处变不惊,不一定是一种生命的妥协,也许是一种通透存在奥秘的智慧选择。”
下午,诗友王佩蓉打来语音电话,一问宅家在干什么,一问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征集落实情况。想想也是,实施临时性静态管控以来,自治区文联办公室与自治区文联网络传播工作办公室于8月10日发布了《以艺抗疫,“艺”起向未来 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征集通知》,号召用主题文艺作品宣传抗疫政策,鼓舞抗疫斗志,凝聚精神力量。作为文艺战线一兵,怎能不写呢?
回想疫情以来身边发生的各种情景,我想起了与自己的生活更为接近的社区干部日夜操劳的情景。于是即兴写了一首顺口溜《赞社区干部》“社区抗疫事迹多,且听我来慢慢道。干部带头劲头足,包保到家好辛劳。起早贪黑全不怨,安民告示记得牢。苦口婆心勤叮嘱,关怀备至为老少。一日两次核酸做,家家有事挨个跑。腿脚疼来嗓子哑,得闲就在路边靠。职责一身严细实,不放一丝滴跑冒。动态信息一门清,决战决胜昼夜熬。静态管控精准快,齐心来把平安保。居民感动微信赞,口口声声没做好。谦逊之风公仆见,爱民之行品德高。若问作风何处来,感谢党的好教导。”
8月12日 星期五 阴有小雨 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这次静态防控管理已经进入第三天了,要说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小区静静地,马路上听不见汽车过往的声音,只是时不时听见飞机从房顶的云天飞过,那也是居家以来能够看见的不多见的风景。说实话,宅在家里,凭窗之间,除了对面静静的楼房,空寂的小区,就是头上的云空。能够看见飞机从头顶飞过,仿佛年轻时在大河沿火车站每天看那过往的列车一样,极为舒爽和惬意。
好在每天早晚有两次核酸检测机会,能够走出房门,与邻居们面对面打招呼,说说感受,透透空气,活络一下氛围。邻居们也能够井然有序地听从社区的要求,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随意走动,不扎堆,不添乱,守住底线,有事了就在微信网格区唠嗑唠嗑。微信群也比较规矩,没用的话不说,出格的话不说,只说说需要协调解决的事,还有包户干部的通知,楼栋长的叮嘱。看起来,一个个就像宅在家里的乖孩子。
记得上两次静态管理的时候,可大不一样,在群里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带着牢骚,有的发泄不满,有的调侃现状……虽然有人劝阻,但还是管不住那个不服管束的心理。经过两年多的变化,邻里们也许是已经习惯了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要求,也许是看多了各地发生的不可控情况带来的后果,或者自己也慢慢成熟了应对疫情等突发情况的心理,一个个再也不是脱缰的野马,任由自己的性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社区的防控管理也发生了变化,一改过去那种粗放似的一刀切、不留情面的做法,更多的是严格要求、精准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就说居家生活吧,不用着急,我们充分利用微信群,随时接龙,你要两斤白糖,我要一袋蔬菜,他要一公斤排骨……至于鸡蛋、面包、牛奶、方便面、清油……至于购药、购水、购电、购气、就医、离乌等等,只要你第一时间输入了楼栋单元门户号,留下了联系电话,社区干部与志愿者会尽快帮你上门提供无偿精准服务。
看似这样水面无波,其实好多的压力都在背后。一个个社区工作人员,就像背着一个巨大的压力器,一边是消化接踵而来的疫情防控信息,一边是和颜悦色地服务居民群众。还有更多的疫情防控机构、团队和核酸检测、医疗救护、应急抢险、生产生活保供、垃圾处理、行政执法等人员,他们日夜战斗在疫情防控的前沿一线,时时面对风险,时时经受考验,把最安全的环境留给万家灯火,留给百姓安康幸福。稍有一种良知与觉悟的人都不会忘了这种看不见的付出。
想到这里,我不由忍不住哼唱起了《众人划桨开大船》,那种“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浪在前.”“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的旋律在心里久久激荡不已。
8月13日,星期六 晴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连几天的阴雨,把人憋闷得怎么也难以开怀。坐在窗户前,一会看小雨敲窗,一会看云涌天穹,要是没有一定的心理定力,迟早会憋出病来的。好在我们这个小区,有不少业余爱好者,或者是萨克斯管从窗口破空而来,给静静的小区带来音乐的美好。或者是美声忍不住萨克斯管的撩拨,一任高亢的歌声嘹亮着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心境总需要一种慰藉,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安第斯山区的排箫《老鹰之歌》扑面而来,悦耳动听……
静态防控进入第四天的早晨,天空也如小区的业余爱好者,抖搂往日的阴霾,放晴一片天地,把阳光投放在静静的小区。虽然看不见菜园里的苦瓜、丝瓜、豆角花是否笑了,虽然看不见牵牛花是否竞放着自己的娇艳,虽然看不见海棠果是否饱满成熟的魅力迎风起舞,但我仿佛看见了抗疫决胜的信心。
翻开网络空间,一条条信息也传递着爱心、信心与希望。《战疫情,党员冲在第一线》《爱心蔬菜连夜配送到一线》《头屯河农场新疆钢管基地:“隆隆”机声战疫情》《社区“大白”永远值得你放心》《城市静下来,勇者动起来》《3800公里,从广西到新疆!一场战役下的“光明接力”》《乌鲁木齐静态管理期间去火车站机场可打这50部电话预约叫车》......
信息,是这个社会不可缺的晴雨表。从这些只在局部视角里看到信息里,我捕捉到了人心的力量、勇者的风采,也看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静态管理下的有序运转、精准服务。这不,我所在的网格微信群发来了温馨提示:接龙的蔬菜包已打好,请包户干部或志愿者到蔬菜店取料。记得8月10日发的《公告》说过“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和保供企业要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从这几天静态管理实际效果看,政府的承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点赞。
记得读巴金在抗战时写的散文《灯》时,对其中的一句话毕生难忘。“我们不单靠吃米活着的,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总沉海底。“也记得前几年播放的韩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有句话” 滔滔风雨浪心声相踫撞信将爱能力创,心中的冀望终于都靠岸未曾绝望“”一天终再聚未来在望!“
是的,人无论处在何种状态,一定要有一种精神的慰藉,有一种抱定希望而前行的信念。虽然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但疫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科学应对,精准防范,共克时艰,就一定会赢得抗疫的胜利!
8月14日,星期天 晴 每一种期待都是生命中的美好
早晨起来,云天通透碧蓝,圆圆的月亮挂在西南角的上空,阳光一任地从博格达峰辉耀过来,映照在东林街社区的时候,呈现出非常和谐煦暖的味道,令人忘掉了几天以来静态管控的味道,似乎五天的临时性静态管控就要结束了。
是的,掐指一算,到今天,乌鲁木齐市临时性静态防控已是第五天了。昨天看新闻发布会信息,乌鲁木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柯明非常认真地告诉大家,“当前,乌鲁木齐市的疫情防控进入了最吃紧的关键阶段。”“
最吃紧的关键阶段”至少给我们传递了多方面的信息。一是经过连续几天的静态防控,乌鲁木齐市的疫情防控成果有了明显的好转,最关键是不能出现反弹。二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点和规律,越是最关键的时刻越要强化防控措施,想尽办法阻断它的传播链。三是五天期限即将到来,能否如期解封,关键就在最后关头的齐心协力。
说实话,大家迫切期待疫情静态管控期早点结束,谁也不想封闭在家与外面精彩的世界隔离。即使居家也阻断不了与外面世界的信息沟通,但人的本能使然,是离不开与社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人是需要自由地吸收外面的新鲜空气,需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需要常态化的生存氛围。
但从今天零点以来的新闻发布信息获悉:“8月13日0时至24时,乌鲁木齐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13例”,“自8月14日0时起,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高新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经开区(头屯河区)新增37个高风险区。”
这两个数据分析似乎在暗示我们,看来五天的静态管控期限恐怕不是太乐观,很有可能从稳妥与安全方面考虑,这个静态管控期还会延长一定的时间。至于会不会延长,最终还是要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
而对于我们居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主动履行疫情防控义务,共同筑牢防疫坚强屏障。毕竟“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包户干部与巡逻警也一再告诫大家,不要聚集,不要扎堆,不要流动,非必要一律不要外出!否则会受到法律的惩戒。
从昨天火车西站派出所查处的两起违反疫情管理规定的疫情案件通报来看,遵纪守法,不仅是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实现自我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谁也不要吃饱了撑的去触碰疫情防控的红线与高压线!其实,能够做到在静态中坚守,也是对疫情防控做贡献呢!
有人说,“我们社区属于低风险区,也没有发生疫情感染病例,有必要这样严格吗?”包户干部说,“虽然我们社区属于低风险区,但我们的防疫措施来不得一丁点马虎敷衍,也不会放过一人一户。我们每天除了给大家做核酸检测外,对重点人员还要爬上爬下一户一户上门采样。”
早晨的核酸正在做着,包户干部低声告诉我:“昨天乌鲁木齐又有中招的。”难怪今天零点通报乌鲁木齐新增37个高风险区呢!一听这话,邻里也就不好多嘴了。也是的!看这情形,如果我们对疫情防控有一丁点放松,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想想也是后怕啊!
其实我是知道的,说话的人并不一定是有意抬杠,也不是对静态管控措施有意见,很可能是内心迫切期待疫情早已过去,静态管控期限尽快结束。被封在哈密好几天的朱劲楠也是这样想的。他不怕封控,不怕孤独,但就是担心山里的好几位兄弟的生活咋办!
大家何其不是这样想啊!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至少内心少一分担惊受怕,多一分怡然无拘。我想,期待自己能够过一种正常的生活,这份心愿一定不会过分!同样,社区加大安全防控力度也不过分!毕竟生命大于天啊!
此次静态管控无论是如期解封还是要延期一段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心理与生活的考验。桑山心底同样有对解封强烈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真诚的祈祷。祈祷人间苦尽甘来!祈祷生命风生水起!祈祷世界一如既往般的美好!
我的好友也如我一样,也有不少生命的期许!潭影分享中音萨克斯演奏《再回首》时期许,岁月若能回首,愿以温柔去等待!严峻分享《让世界充满爱》时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李晓分享的《艺心抗疫||翰墨丹青战疫魔——新疆书画家抗疫主题书画作品线上微展》说得好!——让我们祈愿云开疫散,美丽的乌鲁木齐岁月静好,山河安澜,早日重现明媚丽日下的那一抹我们熟悉的“乌鲁木齐蓝”!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静态安好,每一种期待都能开花结果!每一种期待都是生命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