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三大英雄史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然活态传承于中华大地,且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其关键在于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三大史诗镌刻着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痕迹,歌颂着人民至上保家卫国的主旋律,这种旋律恰恰是当今文化发展所倡导的。史诗丰富的内容中彰显着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拓展世界眼光,以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2023年,争取中国民协资金与平台的支持,就三大史诗进京展演达成初步意向。2024年非遗专项资金到位后,协会全力投入前期筹备工作。9月,一行18人赴北京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繁花竞放”——2024年中国文联优秀文艺作品展演展示系列活动。走进国家大剧院,现场展演片段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走进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展演,高校学子热情高涨,我们的传承人成了最为耀眼的“明星”;走进中国社科院举办三大史诗研讨会,史诗专家们充分肯定了三大史诗展演的时代意义。5场展演,参与观众累计1500余人。新疆文联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赠送书籍。活动效果超出预期,获得了广泛认可,为后续的推介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二、加强区外的高质量交流,唱响新时代新疆故事
2024年10月,赴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开展史诗《江格尔》文化交流。赴兰州西北民族大学开展史诗交流活动。两次交流活动均将原生态展演与丰富的宣推产品结合,并设置了师生同传承人互动交流环节。通过交流活动,区外高校学子对大美新疆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识,也对新疆的地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月,赴东南大学开展非遗项目交流活动,东大师生近700人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主任王建国出席活动并致辞。参与“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直播活动,传承人在直播中展示了新疆的各类乐器,唱起木卡姆,唱起草原赞歌,展示了新疆的今日风貌、新疆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新疆丰富的文化宝藏,充分发挥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影响力、引领力。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新疆工作站落地于新疆文联,双方在日后将加强文化及学术交流,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同时,就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方面加强深度合作,共同书写新疆故事。
2024年我们的三大英雄史诗推介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备受各方关注。获得成绩的关键在于顺应时代发展,顺应文化发展规律,在史诗领域落实“两个结合”,创新了推介内容及形式。
新疆民协将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民间文艺在我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