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部“抗疫”的艺术之声
——评新疆抗疫美术主题创作
董馥伊
2020年1月29日,新疆美术家协会发起了致全疆美术工作者“众志成城 坚定信心”的倡议书,倡导全区美术工作者勇担使命,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美术创作中去;创作出反映人民群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优秀作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传播社会正能量、歌颂时代英雄。
笔者采访新疆美术家协会主席郐振明先生后得知:截止到3月30日截稿时,共收到各类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漫画、连环画、宣传画、素描、速写、综合材料、儿童画、工艺美术等)约26734 件,其中新疆中小学主题绘画作品23700件。
用画笔表现“抗疫”的主题性作品,对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精神,增强必胜的信念,凝心聚力、勇往直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多少年来,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主题性绘画作品问世后都得到受众的广泛赞誉,这在世界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中均不乏先例,近期抗疫的主题性作品在各类官方平台上亦是“流量担当”。坚持现实主义的优秀创作传统,努力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历来是西部画家所遵循的重要艺术创作原则。著名画家哈孜·艾买提、克里木·纳斯尔丁、龚建新、杨鸣山、吴奇峰、刘南生等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均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此次我区涌现出的不少抗疫作品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上不仅有传承亦有拓展,体现出较突出的注重写实性、理性表达等现实主义创作特点。
艺术形象的视觉感受来源于生活、诉诸人心,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助力社会的重要手段。各族美术工作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思考的是如何回应家国重大灾难、助力攻坚克难的艺术表达方式,倾注了自己在当前特殊时期下,难以抑制的真实情感,这里包含着所有的悲伤、焦虑、崇敬及其对无限春光的期盼......
著名诗人汪国真在《只要明天还在》中写道:“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慢慢消融,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新疆文联、新疆美协、新疆画院等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陆续集中推出多个系列的主题性美术作品,成为人们从抗疫文艺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的首选平台。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和多种艺术形式热情讴歌了在抗疫一线白衣战士冲锋线阵的英雄事迹以及所有逆行者们的大爱、相守互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纵观这些作品,作者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鲜明的视觉形象,运用创意构思,画面交错运动,直击现场。充满激情的绘画语言,再现了全民抗疫的宏伟画卷,激发了无畏无惧的精神力量。如张立柱系列连环画作品《最美逆行者》、刘汉新水彩粉画作品《众志成城抗疫情》、卓然木·牙森油画棒作品《前行的英雄们》、王献忠漫画作品《众志成城 抗击疫魔》、秦天星油画作品《张定宇院长在金银滩医院》、韩志强中国画作品《背影》、祁亚峰中国画作品《傲雪凌霜》、隋立民水彩画作品《坚守》、高原秋《迎接春天》、杨霖森设计作品《凝心聚力》等,都较好地表现了抗疫主题的全景式画面。
聚焦抗疫人物细致入微的描绘,是西部画家抗疫主题性创作的又一特点。
有的美术作品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感,让人过目难忘,较好地塑造了白衣天使用生命拯救生命的感人艺术形象。如郐振明中国画作品《逆行》、刘麦收中国画作品《各族人民心连心》、刘建新油画作品《拂晓》、柴新春油画作品《战疫院士钟南山》 、亚力坤·哈孜油画作品《坚守》、 付剑锋油画作品《钟南山院士》、褚晓丽中国画作品《逆行者》、李志斌中国画作品《抗击疫情第一线》、赛力克江中国画作品《逆行战疫情,迎来新生命》等,都是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较好地彰显出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这些画中人物或坚定、或神情严峻、或充满前行的内在动感,均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特别是这些作者所描绘的白衣战士的种种神态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神态包含着诸多意念与思绪。白衣战士那坚毅睿智的目光透出的是战胜病魔的决心与抗疫必胜的信念;他们那纯粹、注目的眼神释放出的是精心施救与履行天职的医者仁心;他们那关切、探求的目光充满着对患者的心理抚慰与情感滋润。画面中白衣天使们的目光、眼神与神态彰显的正是他们身上那种别样的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述这些作品都较好地达到了这种审美效应。
我区创作的抗疫主题性绘画作品,虽然在大主题背景下是相同的,但在艺术作品表达情感方面还存在着某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创作风格的侧重点不同。内地画家主题性抗疫作品笔墨细劲、明丽秀郁;我区创作风格立足于西部大地情,笔墨简练雅拙、以质朴而豪放见长。正如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提倡艺术的地方特色》一文中所道:“艺术创作要不要具有地方特色,要不要鼓励或提倡建立地方画派,本来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世界上的艺术历来是多样的,各民族、各地区富有特色的艺术创造使世界艺坛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当然,毋庸讳言,我们的抗疫作品所涉猎的人物大多都集中在抗疫主力军白衣战士的动人事迹上,而对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抗疫后勤保障者等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抗疫知识普及宣传画等都较少表现,这是个短板。运用画笔全方位、多视角的反映抗疫“群英图”的作品应该成为我们着力表现抗疫等重大现实题材的题中之义,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创作主题。
“抗疫”关头的美术创作乃至文艺创作的整体,仍然面临着在数量上的“铺天盖地”之后,如何能在质量上“顶天立地”,此议题仍然是今后主题性创作的思考课题。礼赞英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艺术创作的终极价值正是对以人为本的观念更积极的表现,不仅仅是表象与行为,更不能止于口号式的应急之作,而应经过心灵的震撼与千里真情一线牵。
通过艺术的语言,探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深刻的揭示这种关系是如何作用于我们日常平凡的生活,让观者不但知其然,还能想到所以然,不但看到画面中的点、线、面,还能触到和谐与生动的美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