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木垒·西部作家写作营”新疆作家研修班在木垒书院成功举办
作者:  来源:西部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0-12-1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木垒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依然散发着恬静幽寂的田园气息。12月7日,“相约木垒·西部作家写作营”新疆作家研修班在菜籽沟木垒书院举办了朴素而隆重的开班仪式。这次研修班由《西部》杂志社和木垒书院共同主办,来自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巴州、塔城、伊犁等地近40位作家参加。在开班仪式前,大家在木垒书院院长、作家刘亮程先生的带领下,学员向孔子像行拜师礼,开启了这次学习和交流活动的序幕。 
出席开班仪式的授课老师有,中国作协散文学会副主任、新疆作协副主席、木垒书院院长刘亮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原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纪实文学作家赵瑜,山东省威海职业学院教授、当代著名诗歌批评家燎原,贵州省作协《南风》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冉正万等。
开班仪式由《西部》杂志社社长黄永中主持。

黄永中社长说:举办新疆作家研修班,是《西部》杂志社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这几年更是加大了在这方面培训力度。这也是我们响应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要扎根人民、扎根基层号召”的具体行动。多年来,经过《西部》杂志社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西部》杂志这个文学园地,一大批青年作家被发掘并成长起来,有些作家就是以《西部》为起点走向了全国。黄永中说,明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将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希望我们作家也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到生活中去,写出接地气、有温度、充满家国情怀的好作品,歌颂我们的党,赞美我们的祖国,歌唱我们的人民。

木垒书院院长刘亮程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木垒书院的创办历程和菜籽沟村的历史、发展。他以书院驻地“菜籽沟”为背景,用富有哲理的诗性语言,阐述了“房子把人熬老,人把房子住老”的时间命题,启发大家在时间中收获记忆,用文字擦亮时间。他勉励大家要珍惜时光,深入农户,多看多听,悉心体会,争取创作出更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在为期6天的研修班上,老师和学员们就小说、纪实文学、诗歌创作与鉴赏展开深入的学习和广泛的讨论。

《西部》杂志社主编张映姝主持文学讲座 

冉正万老师授课的题目为《写给世界的一份长信》。他结合自己多年创作的实践经验,具体例证,深入浅出,从短篇、中篇、长篇小说的语言、情节和结构进行全面梳理,就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学员受益匪浅。
赵瑜老师从了解纪实文学、怎样写好纪实文学、纪实文学与通讯的不同、纪实散文和报告文学之间的区别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鼓励同学们从自己最熟悉的鲜活生活、动人事件、传奇人物写起,写作前要多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写的时候要慢一点,成稿后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赵瑜老师的授课亲切自然,贴近实际,娓娓道来。课堂气氛活泼,互动踊跃。
燎原老师的授课题目是“诗人艺术风格的生成与作品鉴赏”,以昌耀、于坚、韩东等诗人为例,对他们的具体作品进行剖析和解读,探究诗人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成功原因。生动的授课使大家明白了“语言形态是诗人深层精神形态的折射”,“好的诗歌都具有这两个指标:诗人感受世界的深度和语言表达的强度”。他还为学员们解答了诗歌创作中的困惑。
授课期间,刘亮程、赵瑜、燎原、冉正万老师以及《西部》社长黄永中、主编张映姝,就文学创作中的问题,与学员进行了座谈。

“书院结香”诗歌朗诵会 

学员在木垒县博物馆参观 

学习交流之余,学员们还深入木垒县博物馆、平顶山万亩旱田参观,走访了英格堡乡农户院落,与村民促膝交谈,在第一现场感受当地深厚的历史人文和发展变化,积累了生动、鲜活的创作素材。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_wyllyjs@163.com
新疆文艺网小程序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