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光影启航——北京影协创作采风活动纪实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5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电影艺术赋能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北京市文联、北京电影家协会组织电影艺术家于6月27日至7月5日在乌鲁木齐、阿勒泰地区开展创作采风活动,致力于推动京疆电影界交流互鉴、协同发展,以光影为媒,搭建两地沟通桥梁,奋力讲好中国故事新疆篇章。 

文化润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北京市文联高度重视文化润疆工作,近年来多次组织文艺工作者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举办《山河起昆仑》书画展与“京华气韵满昆仑”文艺演出活动等,以多样载体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本次创作采风活动立足京疆两地文联、影协签署的交流合作协议,由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带队,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北京影协主席、导演黄建新,北京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北京影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杨萍,北京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丹,北京影协理事、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高雄杰等十余位电影艺术家深度参与,同时邀请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石一枫,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赵瑞同行,实现多维交流、跨界融合,标志着两地文联文艺合作进入全新阶段。 

京韵入疆土,光影铸同心 

北京文联与新疆文联开展座谈交流 

6月27日,采风团一行与新疆文联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建立双方常态化交流机制、联合开展文艺培训、推动作品创作、开办主题活动等方面达成共识,对新疆出品电影项目《热血当歌(暂定名)》《冰雪之缘(暂定名)》进行剧本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会议认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汇聚顶尖电影产业与人才资源,在剧本孵化、特效制作、院线发行等领域形成成熟产业生态;同时,新疆凭借独特西域风情与多元民族文化,孕育出一批兼具地域特色与艺术个性的本土电影人才。双方资源禀赋互补,具有深厚合作基础与广阔合作前景。未来,双方期待共同深化文化文艺援疆协作,积极探索文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活动共办、阵地共建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参观天山电影制片厂 

6月28日,采风团走进天山电影制片厂,在天山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荆鲁洲的陪同下,参观了新疆少数民族影视制作业务中心、录影棚、道具库与剪辑室等重点区域,详细了解天山电影制片厂自1956年成立以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推动民族题材影视创作、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参观中,黄丹教授感慨:“我本人与新疆电影颇具渊源,期间仅和天山厂就合作了两部电影《鲜花》和《幸福的向日葵》。在120年的光影长河中,少数民族电影,尤其是新疆电影,也许一直是我心中最柔软也是最在意的部分。” 

党旗耀边疆,一堂行走的党课 

活动期间,采风团成员在新疆广袤大地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精神伟力、见证时代发展,深刻领会党的全面领导在维护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发挥的关键作用与时代意蕴,深刻把握要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电影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参观可可托海矿坑、地质陈列馆 
       在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洁陪同下,采风团走近功勋矿坑,头戴安全帽、弯腰钻进狭窄的阿依果孜矿洞,承载国家记忆的斑驳岩壁与手电筒的光斑交叠,瞬间连通了两个时空——这里挖出的不仅是稀有金属,更是共和国永不褪色的精神铀矿。踏入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聆听老一辈建设者以血肉之躯托举强国梦的奋斗故事,深刻领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青年编剧闫怀康感叹,站在可可托海3号矿坑的巨渊边缘,仿佛听见一首关于牺牲与馈赠的史诗——它用矿藏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留下这道深达200米的“壮烈伤疤”,像一枚刻在地球表面的勋章。 

“七一”重温入党誓词 

在福海县阿克乌提克勒村,采风团在党旗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在哈萨克族毡房中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弹唱”,与哈萨克族牧民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党的生日。阿克乌提克勒村积极探索“党建+旅游+民俗文化”促乡村振兴模式,打造“中国·哈萨克族第一村”,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激活乡村文化新价值,刻画乡村振兴新图景。作为已有51年党龄的老党员,并且创作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长津湖》等新主流经典影片的黄建新导演不禁感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伟业啊! 

非遗“阿肯弹唱”,参观吉木乃口岸、参观萨尔乌楞村 
       在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采风团参观了百年通商口岸——吉木乃口岸,了解守边、护边、戍边的历史,在“中哈边境第一村”了解“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一根鞭子两代情、百本巡边记本本报国心”的戍边内涵,在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石榴籽服务站体验“时光邮局”等文旅便民服务。在这里,90后制片人郑诗怡给未来的自己寄了一封明信片,她说:“明年这时候我的电影就上映了,到时候这封明信片会提醒我不忘初心,拍出卖好又卖座的电影,拍出观众喜欢的电影。也会让我想起萨尔乌楞村守边人的不平凡,我将把戍边精神融入到生活和创作中去,艰苦奋斗、团结奉献,为人民而歌,为人民创作。” 
深挖灵感富矿,锻造电影精品 
       新疆这片风土人情醇厚、民俗文化斑斓、自然景观雄奇的沃土,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灵感富矿。 

参观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参观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采风团透过珍贵的文物与详实的史料,系统梳理了新疆从古至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多民族交融共生的文明脉络。步入吉木乃通天洞遗址,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迹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秘,为历史题材创作点燃灵感火花。 

在那仁牧场与哈萨克族牧民交流 

深入阿勒泰那仁牧场,广袤的草原风光与淳朴的哈萨克族生活场景跃然眼前,采风团成员围坐在草地上,与哈萨克族牧民深入交流,了解牧民生活近况。牧民们告诉采风团,他们正在扩建骆驼圈养基地,为骆驼奶的生产做好准备,如今政策好、旅游兴旺、交通便利,订单纷至沓来。言语间透露出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富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也让采风团成员深切感受到边疆乡村蓬勃发展的强劲活力。 

参观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探访古老马皮滑雪板制作非遗传承人 

聚焦独特的冰雪文化,采风团探访了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在“人类滑雪起源地”的光环下,参观了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并亲切探访古老马皮滑雪板制作非遗传承人。那些用整张马皮包裹、以木为骨的传统滑雪工具,无声地印证着阿勒泰作为世界滑雪文明发祥地的悠久历史,为冰雪运动题材或历史传奇故事提供了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辨识度的原型素材。 

参观吉木乃草原石城 

行程中,吉木乃草原石城、乌尔禾魔鬼城的雅丹奇观,以及近期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的取景地白桦林,以其或苍凉雄浑、或诡谲壮丽、或诗意盎然的自然风貌,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视觉宝库。此行足迹所至,皆是为新疆题材电影创作夯基垒台、深挖“灵感富矿”的关键一站。 


践行深扎理念,搭建交流平台,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本次”文化润疆,光影启航“北京影协创作采风活动,以三重实践彰显深远价值: 

 一是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核心理念,引导电影创作者沉下心、俯下身,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捕捉最真实、最动人的细节与情感,为创作注入灵魂与温度。因此,行程设置避开浮光掠影,从历史与红色文化、民族非遗与民俗、自然奇观与文旅地标等多重角度展开深度采风,倡导沉浸式体验。随着活动顺利收官,北京影协将推出两部短片剧本作为本次采风成果,生动记录下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二是着力搭建京疆两地电影交流互鉴平台,将电影艺术打造成为文化润疆的生动载体。本次采风是落实两地影协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生动实践,是两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促进电影创作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探索。通过此次活动,京疆两地电影人得以面对面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探索电影艺术的新境界,为两地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三是高度重视电影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代际传承与青年成长。在采风活动中,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与青年创作者并肩同行,通过言传身教、现场指导等方式,将宝贵的创作经验与艺术感悟无私传授给年轻一代,青年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则带着新鲜视角与创新思维,在实地感受中激发灵感,积极向前辈请教。这种“传帮带”的模式,不仅有助于青年创作者快速成长,更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艺术家采风感言  

尹   鸿

在这片被激活的热土上,风土人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殊途同归、和而不同,为中国故事的创作提供了鲜活丰满的素材。

黄  丹

尽管新疆来了好多回,但这次跟着北京文联、影协一起前来采风,大家又都是同行,所以感受更加丰富,交流更加充盈,无论是去到草原牧场,还是电影厂等专业场所,大家思想碰撞,火花四溅,既有专业感悟,又有人情温暖。一路欢声笑语,见天见地见万物。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高雄杰

步入新疆,心载丰盈:与前辈师长和青年才俊们同行,感受着天山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匠心、可可托海工业史诗的震撼壮阔、吉木乃口岸的边关雄风、通天洞古人类遗址的时空秘语、哈萨克牧场毡房的烟火温情……映照着新疆人文的广博深情,触摸着新疆大地的多元肌理,这一程心灵之旅为未来的光影创作汲取了令人心动的灵感与深沉厚实的力量。

赵  瑞

这次采风不仅饱览了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探寻了厚重深远的历史文脉,更深深被新疆人民的质朴热情所打动。期待未来两地艺术家能深化交流、密切合作,以艺术为桥梁,携手创作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与人文魅力的精品佳作!

石一枫

参观天山电影制片厂和与新疆电影家协会的交流座谈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能够在新疆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很多独特的美学表达,这些独特性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当地的风土人情中生长出来的。同时,这些美学表达也是中国电影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审美丰富性。作为北京的艺术创作者,如何立足当地,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这是需要我们继续思考的。

杨  军

这次采风对新疆的电影界的创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文化润疆的集中体现,极大的促进了北京和新疆两地电影界今后的项目合作和交流。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_wyllyjs@163.com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