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有感、有效,新疆文联驻村工作队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成果斐然
作者:  来源: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日期:2022-03-15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个百年古村,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唱着刀郎木卡姆,跳着刀郎萨满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恰木古鲁克村。 

春风沐雨万物新,文化润疆绘盛景。2014年,新疆文联驻村工作队来到了恰木古鲁克村开展“访惠聚”工作。特别是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文化润疆工程扎实推进,让这个百年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文联党组高度重视“访惠聚”驻村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优势,把推进文化建设贯穿驻村工作始终。历届文联驻村工作队扛起文化这面大旗,接续奋斗,探索发展。从2018年开始,驻村工作队联手山东日照援疆指挥部,坚定坚决地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坚持驻村工作与文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同推进。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促国学知识的生根落地,取得了干部有作为、群众受教育,文明进万家、稳定保长远的积极成效。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讲堂 

 乡村振兴伟业兴,文化发展润人心。2021年开始,驻村工作队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规划建设四条主体街道:一是以红色革命文化为基调的红色文化街;二是以传统文化和援疆文化为主的文化润疆街;三是以解决就业主打徽派建筑风格的鲁疆商业街;四是以各民族嵌入式居住为平台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同时,与山东日照援疆指挥部密切协作,借助厚重的齐鲁文化底蕴,利用援疆资金,实施文化工程项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注重以硬件作平台,软件为内核的理念,确立文化工程为有效抓手,以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受教育为原则,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为宗旨,以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为手段,最终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的。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的巴扎路 

走进恰木古鲁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肃穆的中华传统文化牌坊,村头的村名三角碑上镌刻的“恰木古鲁克村”标识熠熠生辉,凸显了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交织共融的宏伟气概,这里已经成为村里的地标式建筑。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的村委会大门 

文联驻村工作队把红色革命文化做为主线发扬光大,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宣传墙,600米长的党史墙,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百年辉煌历史,2021年接待了全疆10000多人次的参观学习者,让党史墙成为网红打卡地。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恰木古鲁克村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宣传墙 

人多地少的恰木古鲁克村解决就业是第一民生工程。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鲁疆商业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面上的52家商铺解决了100多人就业,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让村民感受到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无限魅力。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的鲁疆商业街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各民族共有文化标识,是各民族的共有记忆和共享映像,也是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文联驻村工作队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内涵,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联驻村工作队把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作为促进心灵相通、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新建的文化润疆广场上风格迥异的亭台楼阁让人眼前一亮,人们聚集在文化润疆广场,或欣赏600多幅精美的新疆历史连环画和山东新疆和而不同的巨幅风景画,或坐在六角双层鲁疆亭和文化长廊交流娱乐;利用援疆资金安装的200盏国学路灯,夜幕降临中小学生尽情朗读着灯柱上闪闪发光的唐诗宋词。新疆”四史”教育基地是参观学习的好去处。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吸引村民驻足观看,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的鲁疆文化广场 

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高标准乡村大舞台,大屏闪耀,灯光璀璨,音响一流,文艺表演;理论大讲堂传播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知识。健身房里农民群众强健体魄的好场所;图书馆图书种类繁多,农民在这里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成为人们学习、看书、健身、从事志愿服务的加油站;工作队在村中心地带创意矗立了一组雕塑《振兴》《书海》等雕塑作品形象地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立志乡村振兴伟业的坚定信息和坚强决心。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改造提升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舞台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注重硬件设施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加大软件建设力度:创作的MV《跟着太阳一起走》,热诚赞颂了援疆干部扎根边疆,为边疆稳定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驻村工作队协助新疆舞协采风创作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以全场最高分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第一名; 

驻村工作队组建了文艺、体育、舞蹈、美术书法培训演示队,既陶冶村民的情操,又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为提升村民素质,增加文化底蕴,驻村工作队先后培养了45名农民诗人,她们白天挥动坎土曼劳作,晚上拿起笔来写作。每个月出版一期农民诗刊,结集出版了2部农民诗歌集《心中的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独具特色的文联驻村工作,在刀郎文化的故土,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催生了中华文化的熠熠光辉,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在南疆这片热土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 

日照援疆指挥部大力实施”一抓两促“工程,恰木古鲁克村发生巨大变化,图为文化活动现场。 

供稿丨自治区文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_wyllyjs@163.com
新疆文艺网小程序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