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州文联“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化边关万里行采风活动圆满收官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10
       克州地处祖国最西端,位于天山南脉与昆仑山北坡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在1133.7公里的边境线上,克州各族人民肩负着边疆儿女对祖国的神圣责任,践行着“有国才有家,守好边就是守好家”的承诺与使命。“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成为克州人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最闪亮的人文底色。4月8日至10日,克州文联组织作家协会、美术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等协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克州阿克陶县的边境一线及塔尔乡,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化边关万里行主题采风活动,以实地走访汲取创作养分,用艺术笔触记录戍边精神。
       活动期间,采风团先后走进盖孜边境检查站、加克拉克边境派出所、驻守部队及塔尔乡,在“生命禁区”见证戍边官兵风雪中坚守的忠诚事迹,与牧区村落感受塔尔乡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文艺工作者通过书法创作、歌舞演出、采访记录、镜头定格等形式,将“脚下是国土,身后是万家灯火”的家国情怀转化为艺术素材,为后续文学、书画、摄影等创作积累了丰富灵感。
在边关要塞见证精神丰碑
       4月8日,采风团踏入盖孜边境检查站和加克拉克边境派出所所在的雪山之巅,缺氧与颠簸也抵不住采风团挖掘戍边文化的热忱。在这片风雪呼啸、氧气稀薄的“生命禁区”,因移民管理警察与护边员的日夜坚守,化作耸立于云端的家国守望哨。
       在盖孜边境检查站的荣誉室里,斑驳的奖章与泛黄的照片交织成岁月年轮,无声诉说着一代代戍边人以“不怕艰巨、不畏艰苦、不惧牺牲、不辱使命”的信念扎根边关的忠诚。这些用青春热血熔铸的精神印记,让文艺工作者直面“山河何以无恙”的答案,使戍边文化从文字记载升华为触手可及的信仰温度。
       在加克拉克边境派出所,采风团以笔墨传情,“九万里风鹏正举”“情暖边关”“雄镇边关”等苍劲字迹跃然纸上,郑重赠予移民警察并合影留念。墨香在边关雪野中氤氲,艺术与初心的碰撞,让“戍边精神”如同雪地里的红梅,在文艺创作的土壤中扎根,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音舞协艺术家以《我爱你,祖国》的嘹亮歌声划破云端,《追寻》的旋律与呼啸风声交织,让“无悔忠贞”的歌词成为戍边警察“缺氧不缺精神”的生动注脚。欢快的麦西来甫舞蹈里,艺术家与战士的手在风雪中相牵,舞步踏响“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共振,让家国情怀在肢体语言中自然流淌。
       作家穿梭于荣誉室与巡逻道,记录下“三年未归家,守边即守灯火”的平凡坚守,让这些散落在高原的生活碎片,成为新时代最动人的文学注脚;摄影师的镜头精准捕捉移民警察巡逻时的坚毅背影、荣誉墙上的斑驳勋章,将“忠诚卫士”的荣光化作永不褪色的视觉记忆,为文艺创作留存最真实的精神底片。
脚步丈量,体悟戍边千钧重 
       三公里高原巡逻路,艺术家与移民警察相互搀扶,在缺氧中跋涉前行。当音乐家协会老师气喘吁吁感慨“戍边人民警察用青春丈量边境线,我们用文艺守护精神家园”时,这场行走不再是体验,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守边不易”的切身体会,转化为文艺工作者深耕戍边题材的内生动力。
       风雪中的坚守、艺术里的对话、脚步下的感悟,共同勾勒出加克拉克边境线上的文化剪影。当文艺工作者带着沾满边关风雪的素材返程,那些在高原上淬炼的精神火种,正悄然融入血脉,终将在未来的作品中迸发成照亮时代的精神光芒。
春暖花开 文润塔尔
       4月9日,采风团踏入阿克陶县塔尔乡,在春日杏花与塔吉克族风情交织的画卷中,在阿勒玛勒克村村民活动广场开展文艺演出、交流互动、图书赠送等活动,可谓一场浸润人文沃土的艺术之旅拉开帷幕。
艺术播种:校园里的墨香与微笑 
       阿勒玛勒克村幼儿园,克州美术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书法家握着孩子们的小手,用孩子们稚嫩笔迹在宣纸上一笔一画书写着“中国”“福”;画家们则带领孩子们用七彩颜料描绘窗外的杏花、象征着团结的石榴,一笔一划间传递汉字之美与艺术启蒙。艺术家将写着“春风送福”“高山杏韵”“桃园杏影”等饱含寓意的作品赠予学校,为孩子们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同时,克州文联与克州老干部局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书包和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用知识描绘家乡未来”。童真与墨香在教室中绵绵流淌。
文化深耕:村落里的故事与韵律 
       作家协会成员与村民围坐交谈,倾听塔吉克族民间传说、戍边家庭故事,收集关于鹰笛、毡房、春耕的鲜活素材;音乐舞蹈家协会与民间艺人即兴共舞,在鹰笛悠扬、手鼓铿锵中捕捉麦西来甫的韵律精髓,让原生态民俗艺术成为创作的“活化石”;摄影师穿梭于杏花漫野的村落、石砌古宅与民俗民宿,用镜头定格春耕图景、孩童笑颜与雪山村落的诗意共生,勾勒乡村振兴的美丽剪影。
温暖传递:篝火旁的文化对话 
       夜幕降临,篝火映红塔尔乡的星空,民间艺人们的鹰笛演奏与采风团的即兴歌舞交融,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桃花盛放的河谷、古村袅袅的炊烟、毡房飘出的馕香,连同老艺术家讲述的非遗故事,都被文艺工作者一一记录。这些带着烟火气与温度的素材,既是塔尔乡本土文化的鲜活注脚,也将成为采风作品中最动人的篇章。
       从晨光里的艺术课堂到篝火旁的文化共振,塔尔乡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为采风团呈上了一幅立体的边疆生活图鉴。当文艺工作者带着满行囊的故事与感动离开时,那些在杏花树下、毡房内外捕捉到的文化基因,正悄然转化为滋养文艺创作的丰厚养分。
党徽映昆仑誓言筑边关 
       4月9日下午,采风团抵达库祖边境检查站,以艺术致敬戍边人,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在边关哨所,美术书法作品“九万里风鹏正举”等饱含敬意的墨宝,被郑重赠予移民警察,让艺术成为记录坚守的“精神勋章”。随后,采风团沿着战士们踏熟的巡逻路,攀上山腰为“党徽映昆仑 铁骨铸忠诚”标语描红——石砌党徽在沙石中嵌刻出信仰轮廓,文艺工作者蹲踞陡峭坡壁,用油漆为镰刀锤头补色,让历经风雪的红色标识重新焕发光彩。
 
 
       在描红后的党徽下,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铿锵誓词回荡在昆仑山间。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从胸腔迸发,亲手涂上的油漆正与战士们“扎根边境、永不褪色”的坚守无声共鸣,让红色基因在边关风雪中淬火成钢,成为文艺工作者心底最炽热的创作底色。
军歌嘹亮处 边关赤子心
       4月10日上午,在边防某部队的活动室里,采风团与戍边军人的歌声冲破高原的寂静——《强军战歌》的铿锵旋律撞击着每个人的胸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歌词从战士们咬字清晰的喉间迸发,目光如炬,倒映着边关冷月与身后万家灯火。这是属于高原的声浪,是“寸土不让”的誓言在空气中震颤,让文艺工作者真切触摸到“誓死卫国”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离别时,采风团成员轻声说:“我们带走的不只是素材,更是边关的风雪与星光。那些在‘生命禁区’里扎根的身影,那些把青春熔铸成界碑的故事,终将化作笔尖的墨、镜头的光、琴弦的颤,让更多人听见——祖国的脉搏,在每一寸被守护的土地上,永远滚烫。”
法治边疆入画来:白沙湖畔的普法艺术课 
       4月10日下午,克州文联采风团助力加克拉克边境派出所,在白沙湖景区观景台共同开展“法治边疆,平安共建”主题宣传活动,将书法艺术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为游客及周边群众带来一场兼具文化韵味与实用价值的边疆普法实践。
笔墨凝法魂:书法里的法治宣言 
       观景台一侧的书法创作区,采风团美术书法协会艺术家与派出所民警协同布置场地,铺展宣纸、研磨挥毫,“与法同行”“法润边疆”等刚劲有力的法治标语跃然纸上。墨香与湖光山色交融,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有游客轻抚未干的墨迹感叹“原来法律宣传也能这么有美感”。这些兼具艺术感染力与警示作用的作品,既是采风团赠予群众的文化礼物,更成为派出所开展日常普法的流动宣传载体。
       民警与采风团成员分工协作,民警负责发放《边防政策法规手册》《禁毒普法宣传单》,结合边疆实际,以“防范电信诈骗”“边境安全须知”“跨境旅游法规”为重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违法风险;采风团成员则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引导群众参与互动,并用镜头记录普法过程,为后续创作法治主题文艺作品积累素材。
       此次采风活动,文艺工作者们与当地村民、文化传承人、护边员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不仅深刻了解了戍边文化的历史脉络,还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边境地区结出的累累硕果。克州独特的戍边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化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深植于文艺工作者心中。此次采风既是一次扎根基层的艺术实践,更是一堂沉浸式的家国情怀课,彰显了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克州文艺事业注入了边疆热土的精神力量。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_wyllyjs@163.com
新疆文艺网小程序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