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西部民歌(花儿)生态文化考察调研,依次在焉耆回族自治县、鄯善县、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展开。考察调研组成员分别来自中国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甘肃省民协和相关院所以及新疆民协、新疆艺术剧院、新疆艺术研究所等单位。
西北地区民歌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神州,而“花儿”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西北之魂”,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2008年,“新疆花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是国家财政扶持的文化艺术发展一级重点项目,是中国民协策划实施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其配合经济社会发展并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得到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资助。
此次新疆调研,主要围绕“花儿”在新疆流传地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花儿”传承人群的生活、传习、研培情况展开。调研旨在立足新时代,弘扬“花儿”的新风貌和新风尚;探寻多民族“花儿”的传播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优秀民间文化与乡村振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
在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和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考察调研组兴致勃勃地聆听当地“花儿”传承人热情风趣的演唱,沉浸式体验“花儿”传承文化空间的浓郁氛围;在非遗园区,专家们还饶有兴趣地观赏了非遗衍生产品,对非遗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花儿”的文化价值再造提出了中肯建议。在永宁镇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专家们还造访了“新疆花儿”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传承人,观看传承人技艺展示,详细考察传承人生活和项目传承状况。在昌吉学院,专家们走进教室,与师生们同唱“花儿”,直观感受“非遗进校园”的再生态。
这次考察调研活动,令“新疆花儿”传承人群体也感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他们表示,今后要投入更多精力于“花儿”传承保护中,为民间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