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心怀理想赴边陲 红色星火耀天山——评话剧《林基路》
作者:晁正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日期:2021-11-11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旅厅策划,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和宁波市支援阿克苏地区库车指挥部联合制作的话剧《林基路》于2021年7月1日在新疆话剧团剧场首演,之后陆续在各剧院演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扶持的剧目,该话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采用外请与内聘相结合,有高度与接地气兼顾的创作理念,特邀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维若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董妮联合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廖向红执导,国家一级设计师参与灯光、舞美等制作,由新疆青年演员马硕涵(饰林基路)、甘肃省歌舞话剧院朱衡(饰盛世才)担任主演,组成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联合制作表演的团队,经过半年时间共同创作、打磨、排练的精品话剧。

1933年,新疆发生“四·一二政变”后,盛世才开始主政。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在新疆的统治地位,他打出“反帝”“亲苏”旗号,自1935年开始请求苏联派共产党员到新疆工作,协助他完善当时提出的“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盛世才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正式与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邓发、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大批中共党员应邀到新疆工作。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们改良政治、革除积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极大地推进了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党在新疆的影响,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可是盛世才是一个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和阴谋家,1942年他撕破了伪装,投靠蒋介石,开始实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他下令逮捕、迫害、屠杀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3年9月,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被秘密杀害。话剧以此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身陷囹圄仍为信念宁死不屈,誓为共产主义事业斗争到底,不惜抛洒热血、献出年轻宝贵生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话剧让观众朋友感受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征程,充分揭示新疆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01

一、鲜明的主题传承红色基因

话剧运用倒叙的手法,剧首是通过盛世才要处决林基路等一批共产党员的前一天,林基路和盛世才的回忆开始的。回忆是两条线,一条是主人公林基路面对死亡前对自己短暂一生的回忆;另一条是盛世才幻想着林基路投降但又不报希望开始的。两条线同进行,两人的回忆交织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之中,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回忆或叙述,看似非线性结构,实则是完整的故事呈现,话剧围绕林基路被党组织派往新疆、与盛世才面谈、在新疆广泛传播共产主义,造福新疆各族百姓、与盛世才之流做坚决斗争、林基路面对生死抉择、面对与亲人永别的革命岁月和心路历程等多方位展开,话剧的人物塑造,矛盾冲突,主题意蕴自然贯穿其中,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在艺术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有所突破,为新疆话剧表达做出了成功的开拓与创新。

1938年初,受党的委派,年轻有为的林为梁从延安到新疆做统战工作,并改名为林基路,表示永远遵循党的基本路线。在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期间,他参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方针,以“团结、紧张、质朴、活泼”为校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带领学生广泛开展爱国抗日宣传活动,盛世才表面支持林基路等共产党人的工作,暗地里却一直派人监视他们。当群众掀起反帝抗日热潮,民主思想深得人心时,狭隘多疑的盛世才害怕共产党的势力和声望超过自己,将大批共产党员派至边远地区,林基路也是其中一位。他将林基路调离迪化,先派往阿克苏,后下放到库车、乌什等地。乐观向上的林基路始终牢记党的教诲,一心一意为民办好事,发展教育、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改革税制,将原有的20多种税减为7种,切实解决老百姓疾苦,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凝聚了人心。1942年伪善的盛世才撕破了他虚伪的嘴脸,将还想为新疆各族人民做更多好事的毛泽民、林基路等一批共产党人秘密杀害了。在狱中,林基路坚贞不屈与盛世才做斗争,他在《囚徒歌》中表达了对革命的忠贞:“坚定信念,贞守立场!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年轻的生命虽然逝去,但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红色精神却在新疆大地代代相传。目前在新疆,林基路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都有纪念他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红色文化纪念地,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林基路学院、林基路小学、林基路路、林基路纪念馆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02

二、精彩独白塑造丰满人物形象

独白是人物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所说的话语,说话时的表情,都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该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成功运用独白,将人物内心斗争和真实想法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而该剧的专业演员通过采风,实地调研和大量搜集原型人物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演角色全方位的把握精准到位。林基路和盛世才扮演者的独白可谓精工细作,句句斟酌,将人物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用独白表达出来,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被深刻留在观众记忆之中。话剧前后首尾呼应,林基路在被行刑的前一天,用独白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经得起考验的英雄人物形象。林基路是善良的人,因此他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临刑前,他留恋与妻子和家人的幸福时光,他感慨自己还有很多未尽的革命事业,虽然对家人难舍难分,虽然还留恋生出来都没见过一面的孩子,但他绝不屈从盛世才的阴谋和谎言,毅然决然选择死亡,他仰天长啸,深信革命的鲜血不会白流,他是为正义而死,是为坚守信仰而死,他是铮铮铁骨男儿。而盛世才从头至尾都期待着林基路能妥协,他深知自己罪恶深重,但仍不思悔改还想为自己开脱,独白充分暴露出一个老谋深算的杀人狂魔的虚伪性。

03

三、人物群像极具地域特色

新疆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大家一同开发、建设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林基路在新疆为党工作,必然会与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操着各种语言、方言的人打交道。话剧人物群像极具地域特色,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无论是外貌、服饰、言谈举止都具有鲜明特点;而从外部场景(自然环境、建筑、道具、民俗)等方面来看也具有浓郁新疆地域风情。林基路初到库车当县长,遇到的众官员(库车县征收局长那莫因、税丁甲维吾尔族、徐楷、公安局长、老科长……)和乡绅,从服饰到长相,包括说话的腔调和方言俚语都体现出新疆多元文化的特点。这些官员和乡绅,常年相互勾结敲诈百姓,无恶不作,百姓被苛捐杂税压迫剥削得民不聊生。林基路与众官员、乡绅做坚决的斗争,他整顿财政税收,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办好教育,最大程度改善了人民的生存状态。当林基路的妻子不远千里从延安来看他时,身着各式服饰的众人把林基路和他的妻子包围在中间,敲起手鼓,弹起乐器,载歌载舞,场面热闹。给阴郁的舞台气氛带来了暂时的舒心和欢乐。革命先烈与各族兄弟肝胆相照,中华民族血浓于水,骨肉相连的拳拳情谊得到体现。同时也达到了突出地域文化、彰显本土色彩的艺术效果。

04

四、舞美设计与情节发展相辅相成

整场话剧舞台设计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舞美灯光明暗有效,与情节发展相辅相成。为了还原时代原貌,使话剧更具逼真感,舞台时空变化多达21次。舞美利用舞台上4片条通过打开、收缩、分裂、组合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舞台结构。给观众勾勒出具有时代感和地域感的背景画面。从整体舞美灯光来看,该剧是林基路在狱中赴死前一天的回忆,因此主基调为暗光,同时也折射出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白色恐怖的政治氛围,但是长时间的暗光也会给观众带来压抑、阴郁之感,因此,话剧恰如其分地将林基路在上海路上恋爱,妻子来库车探亲时群众欢歌乐舞,以及劳苦大众戏虐乡绅、恶霸的情节穿插其中,变换舞台布景和灯光,让观众随着剧情或愤慨、或激昂、或欢乐、或惋惜。同时从多视角塑造了一个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脚踏实地、高尚无私、为革命献身的共产党员形象。

好的作品是要经过不断打磨和提高才能获得的。该剧创作团队已对原作做了多次修改,话剧也达到了较高水平。作为红色话剧,观众的观影要求和其要达到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也要更高。话剧作为舞台艺术,他对角色的要求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适当的戏剧化。因此,为了突出林基路的光辉形象,作品对其他人物和情节也用墨较多,今后个别人物塑造和情节还需适当删节或完善。相信在全体创作团队、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话剧会越改越好,越演越成功,通过演出“让英烈精神穿越时空,一代代传承下去”。也希望新疆创作团队通过创作、表演这些经典话剧,培养出我们更多优秀的创作和表演团队。

组织供稿: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晁正蓉,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_wyllyjs@163.com
新疆文艺网小程序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