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脱贫攻坚新疆纪事》:瀚海深处谱新篇
作者:张 凡 张银蓉  来源:新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日期:2021-04-20

脱贫攻坚是一首诗,一首永远镌刻在新疆广袤大地上的散文诗。 

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脱贫攻坚这一无声的战役在新疆大地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居于南疆土地的各族同胞再接再厉、为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懈奋斗;处于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组成员们身体力行,将自身的使命熔铸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身赴脱贫攻坚一线的文艺工作者们怀揣使命与担当,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见证者,讲好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新疆故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强有力的指示,而无数奋战在贫困一线的工作组和“访惠聚”成员们不负众望,在只争朝夕的辛劳中,力争为脱贫攻坚这一时代进程交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由新疆作家协会创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新疆人民出版总社联合出品的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共5部:《春风化雨——脱贫攻坚南疆故事》《筑梦——脱贫攻坚新疆纪事》《诗意栖居柯柯牙》《幸福花开塔里木》《博格达来信》。其中《筑梦:脱贫攻坚新疆纪事》(以下简称《筑梦》),由八位实力作家共同执笔写成,他们以“在场者”的身份深入天山南北的脱贫攻坚一线,书写近年来脱贫攻坚中的不易与感动,以别样的艺术形式再现“以民为本”的大国精准扶贫之路。

毫无疑问,做好新疆脱贫攻坚工作是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极为重要的一环。而《筑梦》是八位作家对新疆脱贫攻坚工作现状的动情写照,更是新疆工作向时代和人民递交的一份答卷。《筑梦》以新疆的脱贫攻坚为叙事背景,以天山南北的精准扶贫过程为主要线索,诉说这片无垠大地上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和感恩的心,生发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绚丽光彩。显而易见,《筑梦》之所以广受关注、社会反响强烈,不仅在于对脱贫攻坚过程中无数敢为人先的工作组的点赞和激励,更在于对新疆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肯定。

扶贫,顾名思义就是帮扶贫困,可是在一众作家的笔下,比扶贫更有意义的便是扶贫过程中的“扶情”。《筑梦》由八位作家的十一篇力作组合而成,分别讲述了新疆区域内不同地方脱贫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感人事迹,其中有库拉木勒克乡开展乡村旅游的脱贫故事,亦有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岳普湖种植海水稻的故事,还有开展沙棘产业扶持民生的哈巴河县的故事……站立在脱贫攻坚最前端的大地上,作家们极目所望,以手写见闻,以笔书现实,为广大干部群众诉说扶贫过程中的“艰”与“变”。诚如杨春在《党徽闪耀》一文中所言及的,“我想,只有来到深度贫困村,看到扶贫第一书记们的工作,看到寒夜里扶贫工作人员与老百姓围坐火炉边谈心聊天,畅想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这红红的炉火,其实就是万众瞩目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不难发现,行走于扶贫一线的作家们,不只是群众生活日常的记录者,更是群众情感的体悟者与传播者。他们书写新疆农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悟工作组与村民们之间萌生的浓烈的深情厚谊,传递时代变革过程中新疆大地上各族群众心底蕴发的伟大的时代精神与中国力量。 

纪实的文字还原出最真实的脱贫现场。大学毕业后来到边疆创业的马红军,看准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蕴藏着广阔的发展机遇,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声,他开始了有关沙棘种植及产品开发的产业基地创始。没有浇灌用水,他就修建大型蓄水池,春水夏秋用——将春天积蓄的水用于枯水期沙棘的浇灌。面对黄鼠狼啃食沙棘的难题,他搭建鹰篷并在基地上空放飞老鹰赶走黄鼠狼。在日复一日的辛劳、发展及变化中,马红军成为哈巴河县农闲时节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马红军主创的沙棘种植基地为哈巴河县的年轻人开创了一片希望的田野,那些本不愿意留在家乡发展的年轻人自愿留在家乡谋发展、建设美好家园。“企业从起步到发展如一朵花的盛开一样,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在开发建设沙棘产业的过程中,马红军与新疆沙棘工程技术中心合作促进经济效益,改善哈巴河县生态环境,引领县里群众集体脱贫致富,在现实中实现以往藏在心底的腾飞梦想。

贫瘠的土壤中难以开出俏丽的花,正因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个个工作组成员们的不辞辛苦、夜以继日,才浇灌出新疆各族同胞美好生活的累累果实。八位作家以他们眼之所观,尽数化为心之所感,将他们对扶贫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真实又深情地再现。其间有村民迎来美好生活的欢欣与喜悦,也有工作组成员们取得工作成果时的欣慰与概叹,更有在党的关怀中日渐富裕的新疆各族群众的寸寸感恩之心。 

春姑娘悄然来到了这历经寒冬的村庄, 

复苏了万物, 

觉醒了千户万户人, 

习总书记的关怀厚爱温暖心间, 

如绿色和花香环绕每一座村庄。 

这首由村民作词朗诵的诗歌,字词真诚淳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们对党的脱贫攻坚工作政策由衷地礼赞。书中的十一则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处处打动人心。作家笔下的各色人物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但在脱贫攻坚的前沿,他们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扶贫工作组。《筑梦》通过第一线的视角,带领万千读者重新认识扶贫,看待扶贫,肯定扶贫工作中的人与事、人与情。值得一提,在脱贫攻坚前沿地区的苍穹下,帕米尔高原的风吹来的不只是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更是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向共同富裕努力奋斗的民族团结之情。无论是《乡村四季歌》中的关平,还是《党徽闪耀》中的李建飞,以及《河谷之春》中的王萍等等,他们让扶贫一线无数工作者的形象具体化了,越发具有生命的活力了。 

奔赴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作家们,更以新疆儿女的热忱之情,深情地记录下困难与感动并行的扶贫帮困这一过程,向世人讲述了新时代进程中的新疆农村从未落下脚步,在日日更新的变化中建设美好的家园,各族群众怀抱光明未来。纵观整部作品,我们既可领略到工作组因势利导、盐碱地变良田的机智策略,又可在文字的魅力中感知瀚海深处谱新篇的时代变迁,更能够感觉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筑梦》既是新疆文艺工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对新时代中现实民生的有情记录,用澎湃激烈的感情凝结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依托,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瀚海与大漠中,带领无数的新疆儿女共赴美好未来,“我们的日子过得跟苹果树一样越来越高,苹果越结越多,苹果越吃越甜,我们的干劲儿越来越足。” 

供稿: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  

图片:摄影评论家韩栓柱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wyw01@163.com
新疆文艺网小程序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