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作者:  来源:新疆访惠聚  发布日期:2021-03-09

多彩文化聚民心,点滴之处润民心。自治区文联驻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恰木古鲁克村工作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以“文”化人  涵养乡村文明

“党的政策温暖人心,农民现在多么欢欣,医疗养老有保障,吃穿教育不再愁……”在恰木古鲁克村“村晚”活动中,农民诗人努热古丽·阿不力孜深情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工作队入户走访时发现,有村民将身边的人和事编成顺口溜,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启发了工作队,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诗歌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诗歌创作爱好者。 

工作队给农民诗人发放稿费

工作队在村委会宣传栏开辟“农民诗歌专栏”,每月选出优秀诗歌作品进行展示,在村民大会上公开奖励100元稿费;同时,择优推荐到自治区级文学期刊上发表,激发了村民创作的热情。 

如今,培养发展50余名农民诗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诗歌作品在工作队创办的《刀郎农民诗刊》上发表;30名村民创作的300余首诗歌作品合集《心中的爱》,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工作队带领村民不仅在生活上脱了贫,精神上也富了起来。 


记录历史 激发内生动力

“我想申请做村史馆讲解员,教育年轻一代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老党员努尔买买提·阿卜杜克热木动情地说。 

工作队筹集资金建起160平方米的村史馆,陈列着恰木古鲁克村历史变迁、美丽乡村建设和各项惠民工程图片,收藏有几十年来村民使用过的农具、生活用品,通过新旧对比,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参观村史馆

村史馆还设立模范人物光荣榜,让致富带头人、农民诗人、大学生家庭登上光荣榜,树立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光荣榜上,有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丈夫的好媳妇;也有勤奋好学考上研究生的青年……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村民吾不力卡斯木·吉力力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模范人物事迹的感召下,如今,恰木古鲁克村户户争当文明户、人人争做文明人。 


美丽宜居 铺就乡村振兴路

“这两年恰木古鲁克村变化很大,路灯亮了,河水清了,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青年致富带头人吐尔逊·吾斯曼深有感触地说,文化室、卫生室配套齐全,宽阔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文化广场、长廊、凉亭,孩子们欢快地玩耍……用“一步一景”来形容恰木古鲁克村,一点都不夸张。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工作队积极争取山东省日照市援疆资金支持,在村民巷道打造5000米长的国学文化墙;建设800平方米“鲁疆休闲文化广场”;绘制600多幅连环画,讲述新疆历史、民族团结故事;打造宣传文化长廊,建成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鲁疆亭、富民亭、联心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孩子们学习国学文化

恰木古鲁克村的变化,吸引20余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扶贫车间等形式,为村民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开展书法、诗歌、国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恰木古鲁克村看得见、摸得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文联副主席、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哈德别克·哈汉说。(自治区文联驻麦盖提县巴扎结米镇恰木古鲁克村工作队 穆原野,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黎霞 供稿) 

地址: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716号
传真:0991-4530421
邮编:830000
电话:0991-4515343
邮箱:xjwyw01@163.com
新疆文艺网小程序
联系我们文联简介| 版权所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ICP备19001568号-1